負責人:安 琦, 電話:02164251834, Email:anqi@ecust.edu.cn
聯系人:劉長利, 電話:02164253538, Email:clliu@ecust.edu.cn
一、流動站簡介
球友会体育平台2007年獲準設立機械工程博士後流動站。流動站依托機械工程學科🍘,該學科目前為一級學科博士和碩士學位授權點✋🏿👂🏻、機械工程領域工程碩士授權點⏭。流動站擁有一支富有活力的年輕博士後隊伍🚰,自設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以來↗️,自主招收博士後16人,與工作站聯合招收博士後3人。博士後的工作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推動了高校和企業的產學研結合。流動站對高層次人才培養和使用🍛、企業科技創新能力的培養和提升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本流動站的師資隊伍水平獲得進一步提高,3名教授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1人獲得國家優秀青年基金資助,2人入選中組部青年拔尖人才計劃,1人入選科技部中青年領軍人才計劃,1個團隊入選科技部創新團隊支持計劃👘。針對博士後人員教學能力的培養與提高,建立了以提升教師素質和業務水平為核心的人才培訓製度。在站博士後參加新教師崗前培訓和青年教師培訓基地的教學能力培訓👩🦳,參加聽課、試講和輔導本科生、研究生等教學輔助工作。科學研究方面積極跟蹤國際前沿,與國外著名研究機構保持密切合作,通過參加重大學術會議、訪學進修、在國際學術刊物上發表高水論文,提升博士後的整體研究水平。本流動站通過對出戰博士後的考察評估🧑🏼💼,先後有13名博士後作為優秀人才進入師資隊伍,都已經成為所在學科的教學和科研骨幹🚴🏽🏄♀️。
流動站為保證博士後整體質量的提高,建立博士後服務保障體系。完善了博士後進站要求、博士後在站期間考核💧、博士後出站考核的培養製度。為博士後提供信息發布😀、學術交流🥝、綜合管理等服務,組織博士後研究人員參與科技咨詢👲🏿、學術講座🏌🏻♂️、項目洽談等多種形式的活動👨🏿🏫。加強博士後研究人員的職業道德建設,增強集體意識💣、責任感和使命感。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師資隊伍建設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二、二級學科及研究方向
(一)、機械設計及理論
研究方向:現代設計理論及應用🤵🏼♀️、結構強度及完整性、工程摩擦學及表面工程技術
博士後合作導師🚷🧚🏿♂️:軒福貞🦸🏽♀️🍩,塗善東,葉林,於新海🙌🏽,王旭🙆🏽♂️,安琦,張顯程,程建新
(二)、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
研究方向🙉:先進製造技術🔂、機械製造過程監控理論與技術
博士後合作導師👨🏿⚖️:於新海,劉長軍👮🏽♀️,張顯程🔳,易建軍,夏春明,惠虎
(三)🛎、機械電子工程
研究方向🙆🏻♀️:數字化設計製造與集成技術🕴,智能傳感測控技術,機械設備檢測和故障診斷技術
博士後合作導師♈️:夏春明👩🦲,易建軍
三、人才培養和科研成果
本流動站努力構建人才培養體系,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和能力的優秀青年博士從事博士後工作。自設站以來,流動站博士後共獲得省部級人才計劃和人才工程人選4人次,其中2人獲得上海市晨光學者,1人獲得上海青年科技英才,1人獲得上海市青年科技英才揚帆計劃🧑🔬,1人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基金,1人獲得國家自然科學2015年度優秀結題項目獎。流動站自主招收的13名出站博士後選留在球友会体育平台工作,其中1人獲得2013年上海市技術發明一等獎(第二完成人)和2014年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第二完成人)🧛♂️。作為項目負責人承擔了15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學基金、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等省部級項目🦸🏿♂️,發表40余篇高水平論文🧓👆🏽,申請專利8項,對於學校的師資隊伍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
流動站重視學科前言基礎研究,並且廣泛開展與政府、企事業單位的科技合作。在促進學術交叉和推動學科發展♣️,提升產學研結合和提高企業創新能力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自設站以來,本流動站共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2014年📭,第二完成單位)、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2013年🦛🦓,第一完成單位),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2項(2014年👹,第一完成單位💁🏻♂️,2012年🤏🏽🍷,第二完成單位),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科技進步特等獎1項(2013年,第二完成單位)🧑🦯🧑🏻🦯➡️,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2010年🧚🏿♀️,第一完成單位)❔,上海產學研合作優秀項目獎一項,國家質檢總局科技興檢三等獎2項🤲🏻。承擔和參與各類項目30多項,其中承擔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5項🕵🏽♀️,國家水體汙染控製與治理科技重大專項子課題1項,承擔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重點資助項目1項、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二等資助4項、省部級博士後科學基金2項。以第一完成人製定了國家標準1件(GB/T25152-2010)、國家行業標準1件(HG/T4380-2012)🚴🏼♀️。獲得發明專利7項🧎🏻➡️,實用新型專利1項⚒。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共發表論文50多篇🤬,其中SCI收錄論文17篇📛。